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四十七章 酬壯志翰林郎投書試才能冠英侯問策

關燈
林海,字如海,祖籍蘇州,生於世祿之家,書香之門,文舉探花出身,歷任翰林、禦史、知府、巡鹽禦史之職,曾經風光無限,意氣風發,可惜現如今卻過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這位林如海林大人從血統上來算還是投獻之人林鈞的親叔叔。

林家不是什麽世家,在靖朝之前雖然也傳襲了百餘年,但一直都是耕讀之門,家中有一些田產,子孫也讀過幾本書,能寫一些詩詞文章,卻沒出過什麽官宦之人。到了高皇帝舉事的時候林家看準時機也參與其中,一路捐錢捐物,出謀劃策,在大靖開國的時候積功封為了侯爵。按理來說林家也可以算是勳貴了,應該還有爵位來著,可惜不是。當年林如海的爺爺作的一手好死,直接就拖累了子孫後代。別人家最多也就閑著沒事養幾個清客便算了,可這一位一興奮學起了戰國時的孟嘗君,仗著家中積攢的錢財恨不能弄出幾千幾百的食客來,能不遭皇家忌諱嗎?太宗皇帝一怒之下借口他獻於宗廟的酎金不純,是為大不孝,差點就直接就把他給奪爵了。朝中重臣挨個勸告才攔下了太宗皇帝,可林家到了林如海父親那輩爵位就到頭了,至此林家最多算是家境富裕一些,算不得什麽了不起的人家了。

林如海的爹林壑雖然爵位只有芝麻綠豆那麽大一點兒,但是好歹家中有祖上留下來的百萬之財,過得三妻四妾富貴榮華,也算是度過了美滿幸福的一生。可問題出來了,林壑生於富貴之家,按著勳貴們的規矩早早的就有了房裏人,結果正妻還沒進門呢就鬧出來個庶長子,他的岳家也是豪門大族之人,若是鬧得太過難看那這親事也就完了,林家的聲譽也要遭受打擊。所以這個林壑連著那位侍妾帶著自己的親生兒子都給丟到了蘇州老宅那邊,也不在族譜上登記長子的姓名,而且一分錢也不給老宅那邊,完全不管他們娘倆的死活。

那侍妾本來想著生了兒子能夠正式開臉成為林壑的姨娘,沒想到姨娘沒當成,反而要帶著個拖油瓶被趕到蘇州,她心一橫,幹脆連兒子也不要了,直接找了一戶富商嫁進去做了妾室。這個還是嬰兒的林大公子林沂沒死在蘇州老宅還真是萬幸,他憑借著老宅裏的藏書連蒙帶猜竟然也學得了不少學問,到得他十幾歲的時候林壑就一命嗚呼了,那位正妻目光短淺,怕他來爭奪林家的家產,不許他拿家中的金銀,只準他帶走老宅的幾箱子藏書和幾卷書畫。

林沂完全依賴自學,因而才學有限,不足以科舉為官,倒是他得來的那幾箱子藏書培養出了自己的兒子林鈞。林鈞從來就沒有得到過名師的指點,雖然才學出眾,但是科考之中就處處吃虧,把握不住脈絡,二十多歲才考上二甲進士,可名次上卻相當慘淡,到得現在還只是個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因此才有了這投書進獻之事。

依照他當初科考取得的名次,熬上一輩子怕也未必能熬到中樞,弄不好連個地方上的主政官員都沒得當,到告老還鄉那天能混到五品官就算不錯了,那不是一身的才學都要枉費嗎?

林鈞知道他這樣的情況若想要出人頭地青雲直上就得有人舉薦才行,而這舉薦的最好人選就是身為太子心腹的江源。他很清楚江源與林海之間的仇怨,所以特意留下投獻之書,又在其中詳細說明了自己和林海之間的關系,希望不要被林海過去的所作所為連累,能夠為江源所舉薦。

江源微微一笑,他確實是喜歡仇報百倍,也喜歡遷怒敵人,可是這個遷怒也是有範圍的,不是連三族九族都要牽涉進去的。林鈞在血緣上倒算是林海的親戚,可實際上這兩人一沒見過面,二也沒任何感情,林鈞和他爹林沂甚至都不在林家的族譜之上,說他是林海的親戚就有點太牽強了。而且此人才學出眾,又識時務,雖然不知其人品性情如何,倒也是個可用之人。

江源很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上一世經歷豐富,當過兵,從過商,網絡刷過貼,貼吧罵過娘,喜歡看書也喜歡看電視上的科教頻道和紀錄片,所以論起耍嘴皮子來說整個大靖朝他當世第一,沒人能趕得上。他的性格擅長謀人,擅長領兵,卻不擅長謀事。也就是說他帶兵的水平很好,打仗的技術也不錯,很擅長算計別人,給對方設圈套,拖敵人下水,不過論起踏踏實實地為政一方他就不那麽擅長了。

確實,無論水利、農耕、管理、監控、科學技術、歷史發展,包括所有的政事他都懂得一點,可是只有那麽一點,再多就不行了也不知道怎麽做了。的確,他來自於信息科技發達的後世,所謂站的高看的遠,他知道怎麽才能將這個朝代發展好,什麽樣的路線才能建設起強大的國家,可是這些註定了他只能是做規劃的那一個人,成不了辦實事的那一個人。

天文學家能看清天上的每一顆星星,可是卻掉進了地上的坑裏,因為他只顧著擡頭看星辰,忘了看腳下的路。江源自然能夠高瞻遠矚,仰望星辰,可是腳踏實地踏實辦事卻讓他為難。軍隊方面沒有問題,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不是只有軍隊強大就可以的,還需要為政安民之人治理天下。工部尚書方越確實是技術方面的專家,可他只有這一方面的才華,不是個全才、通才。不客氣的說,司徒晟手底下的人水平最全面的就是他江源自己了,可是他也不夠全面,也需要一位全才的副手來輔助他。

江源上一世不喜歡看外國的名著,沒讀過幾本,不過狄更斯的《雙城記》他卻看過,而且有一段話記憶深刻。

【時之聖者也,時之兇者也。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此亦光明時節,此亦黯淡時節。此亦篤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此亦多麗之陽春,此亦絕念之窮冬。人或萬物具備,人或一事無成。我輩其青雲直上,我輩其黃泉永墜。當時有識之士鹹謂人間善惡或臻至極,亦必事有所本,勢無可綰。但居之習之可也。】

魏易的翻譯字字珠璣,一字而不可改,如今的大靖朝就是如此。

這個年代實在是太好了,好的讓人難以錯過,不舍錯過,這是個太平的年景,卻又處於亂世之中,建功立業就在此時,成就功勳便在此刻。若是沒有把握住這麽好的年代,以後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所以江源比所有人都迫切的想要找到那個對他而言至關重要的助手,他不知道林鈞是不是這個人,可是在他內心深處卻希望林鈞就是這個人!

江源微微一笑,將那本《五策》收入衣袖走出了外書房向後院方向走去,呵呵,至於這林鈞要不要用,要怎麽用,可不是一本書就能說服自己的。且讓他好好查驗一番再說吧……

江源這一“再說”,就“再說”出去一個月,林鈞倒是很沈得住氣,其實他沈不住氣也沒用,不投奔太子司徒晟難道讓他去投奔作死的順王嗎?就憑二月那場宴會上順王那膚淺的舉動就知道他沒有成大事的命,投他和找死沒有什麽區別。至於通過太子的其他部下投獻,這條道路明顯也走不通。江源不願意用他,難道別人就想用他了?林海這個親戚可是還有一門曾經腳踩兩只船的岳家賈家呢,投奔了勇王又和廉王有勾結,偏偏這兩人都犯下謀逆的大罪,有這麽個親戚在,誰又敢用他?江源江清遠或者有這等氣魄,可是別人呢?怕是不把他的書當木柴燒了就算心胸廣闊了。所以他必須沈住氣繼續等待,也只能沈住氣繼續等待了。

一個人若是只有一條路可走,沒得選擇,也就能夠心平氣和下來了,林鈞就是這樣一種情況。他每日老實去翰林院點卯,老實完成自己的工作,回到家孝敬父親,看書寫文,平靜的就像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之人,就好像那般遠大的抱負不是他的一樣。

時間漫長,可林鈞並不覺的長,江源也不覺的。用別人他不放心,他特意派了清漣去了趟蘇州調查林沂和林鈞過去的情況,又讓李達親自去查這兩人的心性以及有沒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牽扯阻礙。這一個多月既是調查的時間,又是考察的時間。無論調查的最終結果如何,若是林鈞的心性不足,太過急躁,那他也不能被大用,必須經歷磨練才行,好在無論是調查的結果還是考察的結果都讓江源非常滿意,所以他決定出第一個考題。

等待許久的林鈞終於收到了江源的信箋,上面題寫著對他考驗的項目。紙上談兵要不得,所以江源需要看看他實際的才能。題目並不算困難,問的是城外京畿大營十數萬人馬,每人每日需要三兩肉一兩油,換算起來就需要三萬斤肉食一萬斤油,問的是如果林鈞是京畿大營的采購官員,如何才能買到這些物品保證軍隊每日的供給。

這題目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完全是開放式的,也沒要求金錢的數量,也沒要求具體的方法,只要求最終的結果,可是這樣完全開放的題目卻更加困難。沒有要求就是最大的要求,若想要符合江源的心意就需要最方便的方式,最省錢的方法,而且不能虧待營中的軍士,更不能以次充好,濫竽充數。這需要仔細思考,認真考察,最後才能設定合理的方法策略。

林鈞知道這只是考驗他能力的第一題而已,第一題做完還有第二題第三題……可若是連第一題都不能回答的讓江源滿意就說明他的才能不過如此,那麽他也就沒有什麽未來可言了。

江源等待了三日就得到了回信。打開信封,展開一看,裏面是一份詳盡的規劃,與其說是方法倒不如說是采購的制度,若是按照這份詳盡的制度來做,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都未必會出現問題。雖然未必是最省錢的,最簡單的,但卻是最適合的,波動最小的。這道題目——通過!

冠英侯爺隨手就寫下了第二道題目命人給林鈞送去,這次是道農學水利的問題,四天之後林鈞又交回答案,一看就知道經過了深思熟慮甚至進行過調查分析,依舊沒有什麽問題,相當具有可行性。

第三題,第四題……江源的問題包羅萬象,提出過稅收、管理、策劃、農業、民治、水利等等的問題,林鈞卻都能一一應答,甚至對答如流,每一次都另辟蹊徑,裏面的一些想法讓人拍案叫絕。最後,江源寫下了一道問題,封在了信封之中命人交給了林鈞,等待他最終的答案。

已經成為書房管事的冠英侯心腹清漣親自跑了這一趟,將密封的信箋交給了林鈞,他很清楚自家侯爺對於這位林大人的器重,這位從七品的林大人雖然住的地方相當破舊,衣著也很平常,但就憑江侯爺如此重視他就能知道他將來必定不會平凡。

送走了清漣,林鈞急忙回到房中小心地拆開了信封,裏面的信箋之上寫著這樣一段話,“源昔日常聞之,夏桀商紂有荒亂之疾,秦主燕帝有昏聵之厄,故社稷常傾頹,天下曾疲敝,宗廟不保而四海存危,山巒崩塌而日月失輝。時至今日,三代承平,澤被後世,理應居高而念下,處安而思危,故以史為鏡,請試述存亡之道,興衰之理。”

這道題考的完全不是真正的政事,與前面的題目截然不同,風格轉化簡直是一百八十度,就是淡定如林鈞也被弄得一怔,出題的風格差這麽多,這是怎麽回事?

想了想他又平靜了下來,知不知道怎麽回事這題目還不是一樣要答的,他仔細思考起來,在想如何作答才能讓江源滿意。

江源出這這麽道題是有道理的,既然政事已經問的差不多了,那麽就要考察一下對方對政治的敏感度了。江源這道題完全就是隨便侃大山的一道題,怎麽說都行,完全適合嘴炮黨隨便來,可細細一品就知道此題是個天大的陷阱,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摔個粉身碎骨,就不知道林鈞能不能悟透了。

這道題若是上來就譴責桀紂等的過錯甚至說為了以史為鑒當今皇帝應該如何如何才能避免出錯,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林鈞他真敢這麽寫,那他就是有天大的才能也註定了就是個謀士師爺的命,這輩子也沒辦法青雲直上位極人臣了。當然,就算林鈞這麽寫了江源也還是會推薦他的,不過只會把他當成謀士來舉薦,他這輩子能混到什麽地步就要看他自己的命了。

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桀紂有錯但皇帝沒有錯,皇帝怎麽能錯了呢?

現在這是什麽時候啊?是古代!是靖朝!敢說當今皇帝做錯了你丫還要不要腦袋了!這都什麽政治敏感度啊?

上一世的西漢有個叫轅固生的家夥,與人辯論“湯武非受命”這個論題,也就是商湯討伐夏桀,武王討伐商紂,以臣伐君是對的還是錯的。這位轅固生是個直腸子,上來就說桀紂荒亂,天下之心歸於湯武,所以湯武宰了桀紂是天命所歸的。和他辯論的人說道,上下有分,桀紂雖然無道,可他們是君主,湯武雖然聖賢,可他們是臣子,君主無道,臣子不勸告進諫而是直接把他們給宰了,這能對嗎?你丫的忠心和仁義呢?轅固生不服氣,到了竇太後面前還嚷嚷他那套,差點沒讓竇太後把他給宰了,可想而知死腦筋是怎麽倒黴的,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都沒學會,活該他這一輩子都沒混進中央政權。

就算皇帝真的做錯了,你心裏怎麽想都沒關系,就是不能說出來更不能寫出來。自古以來直言進諫的基本都被哢嚓了,活下來的魏征難道有好結果嗎?還不是連碑都被推到了。學了這麽多年都沒點亮“諷諫”這個技能的家夥在古代的官場根本就活不下來。在這個腹誹都可以定罪的年代,犯下這種大錯的人絕對不是當官的命,還不如回家種地實在呢。連這種事都參悟不透,就算有經天緯地之才也休想在官場之中存活下去,就算皇帝再怎麽明君,再怎麽寬宏大量,光是同僚的傾軋就夠弄死他了。

這道題考的不是林鈞有沒有當官的才華,而是考他有沒有當官之人應有的思想。不夠狡猾的直腸子就可以洗洗睡了,這種人就算當了高官也是個作死的命,還不如老老實實在幕後獻出才華算了。至於聰明人……當然可以得到最大的獎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